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天地 >> 校友故事 >> 正文
法学院2010届校友陈萍:闪光的青春 | 撑起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伞”
时间:2023年02月27日 18:09  来源:   作者:  审核人:  编辑:朱凤祥

编者按 全国检察机关未检业务能手、全国维护妇女儿童先进个人、江苏省检察机关未检业务标兵、江苏省新时代优秀检察官、江苏省检察机关先进工作者、宿迁市“十大杰出青年”、第十五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荣获诸多荣誉的她,就是淮阴师范学院法学院2010届优秀校友、泗阳县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陈萍。

日前,陈萍接受了共青团江苏省委主管的综合性青年刊物《风流一代》专访,并登上《风流一代》第951期的封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她的事迹吧!

闪光的青春 | 撑起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伞”——访第十五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陈萍

临近春节,陈萍的工作愈发忙碌,1月10日和11日,她接连出席法庭,以公诉人的身份对犯罪行为提起公诉。

她是宿迁市泗阳县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检察院)的检察官,工作对象是涉嫌违法犯罪和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因种种原因,这些未成年人陷入令人唏嘘的处境,有的走岔了路,有的受到侵害。触犯法律的,要受到法律的惩处;受到侵害的,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从穿上检察制服那一刻起,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就是陈萍义不容辞的责任。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以下简称未检工作)十余年,她的工作重心就是把法律的种子播进幼小的心田,让迷途的心灵得到司法救赎,让灰霾的青春重新绽放绚丽的色彩。

检察官办案,影响的是别人的人生

陈萍选择法律专业的原因很简单,她喜欢看政法类的剧集,觉得剧中司法人员在法庭上陈述特别有逻辑,她很羡慕,想成为其中一员。

从淮阴师范学院毕业后,陈萍通过江苏省公务员招考,入职检察院。

一开始,她在职务犯罪预防科工作。这个科室主要做普法工作,如针对职务犯罪开展法制宣传、案例剖析、类案调查等。案例剖析方面,假如建筑领域多发职务犯罪,她和同事要分析这个领域是否有制度上的漏洞;类案调查方面,假如一个单位老是出问题,她和同事要分析单位内部是否存在监管漏洞。

但是,职务犯罪预防科不办理案件。

陈萍特别向往站上公诉席,她认为,当检察官在公诉席上说出“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支持公诉”的时候,是检察官最自豪、最值得骄傲的形象。

正好有个机会。2013年年初,陈萍休完产假上班。当年,检察院在公诉科下设未成年人检察办案组。领导找她谈话:“成为母亲后,除了对自己的孩子有更多关爱,对未成年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可能更胜任未检岗位。”由此,陈萍被调整到公诉科,与未检工作结缘。

未检工作大致可分为案件办理、行使监督职能、预防犯罪教育等内容。

未检工作的案件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工作包括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如果起诉,检察官要出庭进行公诉;如果不逮捕、不起诉,对不捕不诉的未成年人,检察官要做好后续的跟踪帮教。不逮捕的考验期有两个月的,也有四个月的;不起诉的考验期是六个月到一年。

检察院有监督职能,陈萍说:“可能大家也看过一些报道,像未成年人文身,KTV、宾馆、电竞酒店接纳未成年人等,我们可以监督相关职能部门是否履职。”如果相关职能部门没履职,检察院可以发诉前检察建议进行督促;如果还没履职,就要起诉相关职能部门。

此外,未检工作的检察官还承担着重要的预防犯罪教育工作。

岗位变了,工作重心也得跟着变,最要紧的是学习。在大学里,陈萍虽然系统学过法律体系的部门法,但像《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有关未成年人的国际条约等却没接触过。想做好未检工作,要把所有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理论、基本的原则、具体的部门法弄懂学透才行。

再者,大学所学基本是抽象、概括的理论知识,而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更考验司法人员对法条的精准施用。陈萍说,一个人的行为是不是违法犯罪,首先要把事实审查清楚,然后再根据法律、司法解释、指导案例等,确认犯罪了,如何处理,得看用哪一个法条更合适、更精准。如果确认违法犯罪了,是不是一定要逮捕、起诉呢?在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中,还有不逮捕、不起诉的案件,对这类案件,要考虑如何处理才能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等多种效果的统一。因此,法律使用得慎之又慎。

陈萍特别认同检察官同仁说的一句话:检察官办案,影响的是别人的人生。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对一个人的人生影响很大。她说:“处理的时候,起诉还是不起诉,反映的是我们对案件的事实把握和法律的解读。量刑方面一个人判两年还是判三年,在一般人眼里或许只是数字不同,但对涉案人员来说,两年和三年是完全不一样的。”

预防犯罪教育对未成年人很重要

接手未检工作后,一些案件让陈萍感触颇深。

有几个小孩,家庭条件都不错,但是很叛逆,不听父母的话,而父母的教育也存在打骂等问题。这几个小孩多次踹开别人的车库,看到有酒就拿走。陈萍和这几个小孩沟通时,他们说,看美国大片,这些行为都无所谓的,是英雄,很酷。他们不认为是在盗窃,反而很兴奋。其中有的小孩说,父母在家打他,他就得做一些让父母不开心的事情。

在另一个案件中,陈萍阅读案卷时,看到涉案的小孩有违法前科。在接触过程中,这个小孩谈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他家在农村,家庭条件很普通,父亲喜欢喝酒,喝多了,要么骂他,要么骂母亲,他不想待在家里。他觉得,外面的哥们对他很好,比在家里温暖。兄弟们对他那么好,还请他吃饭,如果兄弟们有事,他肯定要去帮忙,言语间,“义气”的成分很明显。

在一些女童遭遇性侵的案件中,有的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丑陋不堪、令人不齿,有的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甚至有违伦常。

总结、分析未成年人以身犯险的原因,陈萍发现,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她办理的案件中,一部分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存在打骂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且九成以上的涉案未成年人都出自离异或再组合家庭,此类家庭的小孩极易因失管失教走错路。

还有社会因素。一些宾馆、KTV接纳未成年人,是未成年人“变坏”的诱因之一,到这些场所需要花钱,没有钱怎么办?有人去偷,有人去抢。虽说现在的互联网很发达,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上的负面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很大,他们在网络上面对的诱惑太多。

有的孩子早早辍学,无论学校、老师怎么劝,就是不愿意上学。因未成年,他们找不到合法的工作,大多栖身于KTV、网吧,他们未来有可能会违法犯罪,也有可能遭到侵害。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六大保护”,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越来越重要,陈萍说:“如果处在前端的家庭和学校把未成年人保护好了,可能都不需要司法保护这个兜底手段了。”

陈萍尤其看重预防犯罪教育。她认为,最好的司法是预防,检察官除了在公诉席上指控犯罪,更重要的是传播法治的声音。预防犯罪教育不仅要教育未成年人,也要教育家长。

这种预防,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特殊预防,预防已经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再次犯罪,由检察官联合司法社工“一对一”跟踪帮教;另一部分是一般预防,即对未成年人进行普法教育。以泗阳县为例,全县71所中小学校,每所学校都配备一名检察官,一名来自法院、公安、律师事务所等部门或机构的工作人员,分别担任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用鲜活的案例开展普法教育。

陈萍组织的预防犯罪教育早早铺开。她撰写《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报告》,牵头开展“阳光护航——抵制校园欺凌”法治进校园活动,并开通“070零欺凌”热线。针对涉未成年人性侵犯罪隐蔽性强等特点,她向泗阳县卫健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出台全省首个未成年人伤害强制报告制度。后来,该项制度在全国推行,并被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案件中发现的网吧、宾馆、KTV这三类场所滋生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她撰写专项调研报告,助推省检察院在全省对这三类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调研。新冠疫情来袭,她和同事主动与教育部门对接,结合身边的真实案件在线开展普法课,并在教育部门的微信公众号、学生家长群定向推送。

宽严相济,惩罚犯罪也收获感动

令人遗憾的是,总有一些未成年人做出出格的事情,直至踩到法律的红线,甚至对他人造成伤害。

陈萍说,对涉罪未成年人,检察官秉持宽严相济的原则。对主观恶性很大、屡教不改、对受害人造成严重伤害的未成年人,检察官要对受害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一定会提起公诉,让他们受到法律的惩处,对法律产生畏戒。而对偶犯、初犯、情节较轻,因家庭等各种原因不得已而为之,且能积极认罪、悔罪的未成年人,检察官应该拉他们一把,让他们从“沼泽”里“上岸”,一般会从宽不起诉,但要对他们进行跟踪帮教,促其迷途知返。

陈萍还要帮助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走出心理阴影。对受到侵害程度不同、性格各异的未成年人,她要联合心理疏导专业团队制定不同的帮教方案。大多数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不愿意待在原来的学校,她会联系教育部门,协助他们转到其他学校上学。

十多年的司法实践,陈萍有一个深刻的感受:惩罚犯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才是检察官的工作目标。未检工作的公平正义,不仅在于准确定罪量刑,还在于通过专业的司法,帮助失足的未成年人走出阴霾。每挽救一个人,就增加一份善的力量。

能成功挽救未成年人,陈萍感到特别自豪。她和团队一起去帮某个孩子,如果这个孩子能走上正路,团队成员会互相分享孩子的积极变化。他们因此很有成就感,觉得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陈萍曾帮过一个孩子,他是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他和受害人关系很好,也没有矛盾,犯罪动机令人不解。通过补充社会调查、开展心理测评,陈萍怀疑这个孩子有抑郁症。

孩子跟陈萍说,他病了,但是父母亲从来不理解他,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伤害同学。陈萍尝试用多种方式跟他沟通,建议他就医治疗,但是他说什么都不愿意告诉父母。陈萍带着这个孩子到上海就医,经诊断,确诊他有较严重的抑郁症,必须定期治疗。经过这次陪伴,陈萍察觉到孩子开始慢慢改变,说话比之前多了,有几次还主动联系她。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孩子的病情有所好转,能正常睡觉、上学。有一天,下着大雪,孩子来找陈萍,拿着一个刻有陈萍名字的橡皮印章说:“我发现你要签很多字,就帮你刻了一个印章。”陈萍很感动,她说:“虽然用不到,但是说明这个小孩心里一直装着我。”

2022年,泗阳县为民办实事项目在检察院成立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心,今年中心正式运行,陈萍准备链接、联动民政、共青团、妇联、公检法司、社工、心理疏导等资源,对一个特殊群体进行帮教。

这个特殊群体,就是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陈萍认为,这些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太小,法律不能惩罚他们,但一放了之,他们可能又会走上违法的道路。陈萍打算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就发现这样的未成年人,通过分析研判,把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并且家庭管束力量薄弱的未成年人委托到中心,在专门开设的课堂里,由专业力量跟踪帮教,力争实现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双降的效果。


对话

《风流一代》: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时,你看重过程还是结果?

陈萍:我觉得过程很重要。我们追求的帮教过程,肯定期待能有好的结果。帮教过程才是真正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过程。这些孩子一方面接受检察官和社工的陪伴,另一方面互相之间也能汲取积极改变的朋辈力量。

《风流一代》:与刚接手未检工作相比,你现在对未检工作有什么新的认识?

陈萍:我觉得,现在未检工作面更广了,对我们的要求也更高了。一开始,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案件办理,现在,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都由未检部门或未检办案组统一行使,这对我们的业务能力、对案件的质量把握提出更高要求。另外,对涉案未成年人的帮教也有更高要求。

《风流一代》:未检工作要求检察官有精深的业务能力,你如何在工作中锤炼自己?

陈萍:学习,学无止境。法律跟医学很像,法条会不断更新。法律虽然具有稳定性,但是落后于时代发展。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一个违法的未成年人该怎么处理,有时候按照既有法条可能不妥。所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发布最新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指导司法人员处理具体案件。我们时刻都要学习,不学就会落后,再说我们也无法预知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案子。

《风流一代》:你的孩子如何看待你的工作?

陈萍:我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比赛中获得奖项,孩子都为我感到特别开心,觉得妈妈是榜样。我也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都管不好,怎么去帮助别人?


原载于《风流一代》2023年2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