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8月,怀揣着对法治事业的赤诚与敬畏,郭明璐踏入检察系统。春秋十五载,她的足迹遍布公诉、未检、机关党委、案管等多个关键岗位,在不同赛道上始终以“钉钉子”精神深耕细作,用行动书写着检察人的坚守与担当。曾获“全省未检业务能手”“全省PPT技能应用能手”“全省检务督察业务竞赛标兵”“全省检务督察业务竞赛案件汇报能手”等多项荣誉。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是她对“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誓言的生动诠释,更是她用初心与使命点亮的检察荣光。
以“明”为镜,让正义从不缺席
“作为公诉人,我要对办理的每一件案子负责,要把它办成能经受得住历史检验的铁案。”这是郭明璐常挂在嘴边的话。15年来,她共办理各类刑事、民事、诉讼监督等案件1500余件,哪怕是“硬骨头”案件,也从不轻言放弃。
2020年,一起尘封25年的故意杀人案交到她手中。案发时因侦查技术有限,手写卷宗泛黄模糊,犯罪嫌疑人虽有供述,但关键证据无法形成闭环。郭明璐没有退缩,她将数十本手写卷宗逐页扫描、重新录入,用电脑梳理出清晰的时间线;顶着盛夏烈日,多次走访当年办案民警、尸体发现者,还原被时间模糊的细节;两次将尸体检验报告送不同机构文证审查,反复比对供述与证据的疑点,最终锁定关键证据,被告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2022年,一起“无外伤致死”的讨薪案更显她的“明断”。王某讨薪时被程某用木棍击打头部,王某次日死亡,但体表无伤。程某当庭翻供“没伤怎么算我打的”。郭明璐紧扣“表皮无伤”疑点,多次咨询法医专家,推测“头部有遮挡物可能致表皮无伤”,随后调取村口监控,询问关键证人,排查发现王某案发时佩戴黑色帽子,又以养牛场为中心,开展3公里地毯式搜寻,最终找到带破洞的帽子,提取到王某毛发。铁证面前,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看不见的伤”终被“看得见的证据”揭穿。
以“情”为本,让司法饱含温度
“璐”者,美玉也,需经打磨方显温润。郭明璐的检察之路,不仅有打击犯罪的“雷霆之力”,更有守护民生的“柔软之心”。
2018年起,她着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帮教涉罪未成年人30余人。17岁的凡凡因聚众斗殴被起诉,初次提审时桀骜不驯喊道“随你们处置”。郭明璐没有简单定罪,而是走访其父母、老师,得知凡凡系被教唆,便启动附条件不起诉,开展为期一年的帮教。有次凡凡深夜与社会人员外出,郭明璐陪凡凡母亲从网吧找到KTV,凌晨2时在烧烤店找到他,轻声劝说:“你老师说你重情义,别让这份情义用错地方。”经过多次耐心引导,凡凡重拾生活信心,不仅考上了大学,还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心大使。
为守护更多困难群体,她组建“特爱团队”,专门办理“老、残、未、妇”等困难群体案件。2021年至今,发放司法救助金10万余元,救助困难群众30余人;2023年,她策划的“她权益”项目,涵盖妇女就业保障、家庭纠纷化解等6大方面,推动十余家单位联合参与,让淮阴区困难妇女得到全方位保护。作为法治副校长,她结合青少年成长特点研发的《你好,少年》课程,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精品网课。
以“督”为盾,让公信坚不可摧
“督察不是‘挑刺’,而是为了让每一起案件都更规范、每一项权力都不越界。”郭明璐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为检察权规范运行筑牢“防火墙”,从“办案能手”蜕变为“督察尖兵”。
2023年,她代表淮安参加“全省检察机关检务督察业务竞赛”,面对理论知识测试、案件审查测试、案件汇报等多个环节的考验,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全省4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评“全省首届检务督察业务竞赛标兵”“全省首届检务督察业务竞赛案件汇报能手”(案件汇报环节第一名)。
她立足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需求,牵头制定《淮阴区人民检察院“检中检”工作制度》,为规范司法办案、强化内部监督筑牢制度根基。她深耕细研,精心研发课程《准确界定司法责任、防范司法办案风险》,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指导性案例基层巡讲菜单”,成为全省基层检察院竞相预约的“热门课程”,先后走进国家检察官学院(江苏分院)及7家检察院开展巡讲,赢得学员一致好评,让淮阴检察的专业形象与影响力持续提升。
郭明璐用15年时光践行着检察初心,正如她名字中的“明”与“璐”,以明察守护正义,以笃行传递温暖,以钻研延伸法治半径,以监督筑牢职业底线,在检察路上续写着属于自己的“光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