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青年大学生知识产权的实操能力和专业素养,加深其对知识产权制度的了解,同时增强全社会的创新保护意识,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7月4日到7月16日,淮阴师范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青年行”志愿服务团队在学院院长郭兴利、党委副书记李卓、团委武美贤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活动,法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蒋大平教授、江苏省知识产权基地(淮阴师范学院)主任陶中怡、知识产权教研室主任王慧芳三位教师参与指导。
7月4日,法学院院长郭兴利、党委副书记李卓与陶中怡、王慧芳两位老师携法学院“知识产权·青年行”志愿服务团队前往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和江苏科圣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交流学习。天士力帝益与科圣始终秉持着的重视并保护知识产权的理念在志愿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埋下一颗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的种子,助力志愿者们成为知识产权的守护者、践行者和发扬者。

图为活动现场。记者 申乙红 摄
7月7日,宁海商标事务所与法学院“知识产权·青年行”志愿服务团队共同举办商标权线上分享会,王慧芳老师主持会议,事务所负责人向团队成员悉心传授了其多年的工作经验。会后,双方就商标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实现了思想上的激烈碰撞。团队成员收获颇丰。

记者 范欣妍 摄
7月10日,法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蒋大平教授、团委武美贤老师和法学院“知识产权·青年行”志愿服务团队成员们一起走进清江浦区交通路社区,深入开展一场与众不同的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活动。团队何同同学对商标权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随后,蒋大平教授对活动作出简要总结,并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

图为活动现场。记者 武美贤 摄
7月16日,法学院“知识产权·青年行”志愿服务团队在陶中怡、王慧芳两位教师与团委武美贤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淮安受理窗口、淮安市标准化展馆与清江浦区文化馆非遗展馆,并参加数据知识产权的讲座,详细了解了淮安市知识产权业务的现行状况及非遗文化。

图为活动现场。记者 武美贤 摄
在一系列的交流走访后,淮阴师范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青年行”志愿服务团队总结了淮安市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现实困境:
在企业内部,部分淮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只重视有形资产,却忽视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其次,许多中小企业均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合规性较差;最后,淮安市的中小企业大多欠缺知识产权的运营能力,不能高效妥当地处理产权纠纷。
在企业外部,随着淮安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知识产权维护难、成本高等问题逐渐成为淮安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亟需专业能力强、熟悉国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诉讼程序的优质法律人才助力。
本次“知识产权·青年行”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取得了显著成效,参与者纷纷表示加深了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在江苏省"知识产权·青年行"活动框架下,淮师法学院志愿服务团队结合淮安知识产权特色,创新开展知识产权交流活动与普法宣传。凝聚青年力量,用青春点燃志愿精神,用专业诠释奉献担当,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实践中挥洒青春汗水,践行青春使命,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不竭的青春动力。青年力量在知行合一中彰显,为知识产权保护注入创新活力,共同开启尊重创造、守护智慧的新篇章!